鄭琿文中醫師
- 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 2018年進漢唐經方學堂學習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住院醫師
- 泰明中醫診所 中醫師
- 臺北漢唐中醫診所 中醫師
我畢業於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先前就讀於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經過西醫醫學及一系列西方科學的訓練及培養,起初對於中醫的想像是和對西醫一樣,心想會有一個明確的疾病診斷對應相對的藥物處方,就像是喉嚨痛就吃銀翹散、失眠就開酸棗仁。
回想五年前剛考上後中時,起初的學習都合乎我所期待的,不論是學校課程,或是外面的許多講座和演講,甚至是不同醫師所開設的帶狀課程,都是照著我的想像:「因為得了什麼疾病對應了什麼藥物、穴位」,於是這樣經過了大一、大二兩年,起初使用起來還頗有心得,但漸漸的我也發現沒有一個病人是會按照書本生病,而這些經由「辨病論治」下所習得的經驗方,往往是初期一飛衝天,而後繼無力,沒多久病人又會回到原點,這時又會繼續嘗試第二種方向,也因此越來越困惑、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所學何物,感覺無法有效的把中醫整個串連起來,最可悲的事情是連家人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還是無法有效的使用中醫理論解釋,最後只能隨口使用西醫的病名含糊帶過。
三年前因為學校社課、學校學長姐和同學的帶領下開始接觸倪老師的學問,起初是從網路上品讀倪老師的相關資料和所寫的文章,越是研讀後越是覺得倪老師的觀念相當的博大精深且扎實,而正逢那時高雄學堂也剛好開課於是我毅然從基礎班開始重新學習,而後的傷寒、金匱,從基礎到進階也讓我第一次認知到中醫不再是片面個人經驗而是完整的理論醫學,在學堂學到倪老師完整的生理模型、五行相生相剋、辨別陰陽等概念,經由這些觀念可以解釋病人的身體狀況,甚至是服藥後的改變都是可以預想,而以這些概念做為臨床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我發現遇到臨床問題不再如同之前的迷惘和不知所措,而倪老師影響我最深的是,老師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中醫看病,不應該像西醫看病依樣是看「病」,而應該是看受病所苦的「病人」以及病所反應在人體身上的「證」,再經由一系列的整合、推敲和分析,進而開出適合的處方,有適證用適藥,因此,異病同治、同病異治,就會變得如此的自然。也因此讓我漸漸地找回中醫臨床思考的核心概念。而此時的我剛踏入臨床,我也常提醒自己要看證,不要被病名所迷惑,也砥礪自己要在學習經方的路上能一門深入的探討及保持堅心的繼續努力。
鄭醫師人很溫柔,
把脈技術精準,
在讓中醫師問診時同時也進行了心理治療。
想必除了鄭醫師本人努力精進以外,
受倪老師的啟迪也功不可沒。